北埔,不是第一次來到這。
之前曾帶爹娘到綠世界後,回程繞到這裡逛了一下。十足的小鎮風情。
這次,阿布說她的格友在北埔賣仙草,所以開了台車,趁著假日前往。
其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想出門走走。所以在毫無行程壓力之下,睡得飽飽,慢慢走。

到了北埔,巷弄裡有景點導覽,建議可以先看看這張導覽地圖,然後選擇要去的點,
才不會淪為,只有吃吃喝喝的行程,然後吃完,以後也忘光了。
不過北埔很小,走著走著都很近的地方,所以都可以慢慢走,靠著雙腳,就到了。



當然,我們也是走吃吃喝喝路線,但還是要走小鎮風情路線。體驗一下。
推推的是鄧光南影像紀念館。
誰是鄧光南,之前也不知道。但是走了一趟紀念館,有了初步的概念。
出生於北埔的鄧南光,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攝影家,
留學日本,愛攝影。想必當初也是好野人家庭才能有此財力。
寫實的照片讓人感受不少。
館裡附有咖啡廳,非常好的地點,建議可以在這坐下來喝杯咖啡再走,
感受陽光灑入的自然氣息,還有著微微的藝術氛圍。


有興趣的人可直接連至官網。
http://www.dng.com.tw/index.asp






姜氏家廟隱身在小巷弄中。目前整修中,但是因為門沒關,所以我們還是潛入了。
小鎮人很熱情,一位阿伯不只幫我們報路,還跟著我們進來,幫我們做解說。
(哇!這真是何等幸運啊!! 本來想偷拍阿伯的照片,但多慮的我怕這樣不妥,所以算了。)
既然是家廟,所以也可看出,姜氏當初的財力。
因為是木造,所以許多雕刻都已腐蝕。
但是仍可看出雕工的精美。

(下方為網路找到的資料。)

縣定古蹟姜氏家廟

姜氏家廟,建於民國 11 年〈西元 1922 年〉間,木作部分雕工精緻,
左、右兩套出自知名木匠大師葉金萬的兩位徒弟以「對場作」手法競技鑿雕而成,
相互輝映,各具特色,刀工細緻層次華麗。
而在屋內外樑柱上許多高超的藝術彩繪,為廣東大埔擂金彩繪大師邱玉坡客寓北埔所作。





不知怎麼的,這次特別想在巷弄裡鑽。
連吃飯都是。
所以,不知道那來的堅持,就想在廟兩邊的老厝裡找食物。
這家老巷肚,很值得推薦喔。
到客家小鎮來,當然一定要點板條。
無論是炒的、湯的,都得來上一道才過癮。
老巷肚就是老厝裡的食堂,因此就跟在外婆家的感覺一樣。
紅磚砌成的房屋,好懷念。
我們四個人,點了下面的菜色,平均一人的花費不到200元,但是吃得飽極了。

雖然點的都是小份,但我們笑說,這小份真是有誠意。依我們來看,算是份量十足。
第一次看到菜單上的"桔結",原來就是"過貓"啦。
每一道都很好吃,也吃到了客家鹹豬肉,肥而不膩,好好吃。
老闆透露,鹹豬肉的沾醬,是用醋跟米酒去調合成的,又學到了一招,真好。

湯板條裡面的肉片,很脆,吃起來很有松阪豬的感覺。
忍不住又上前討教,原來是用後腿肉,又學到一了招!

最有誠意的是,因為我們沒特別點湯,所以把湯板條的湯很快就解決掉了。(因為真好喝啊!!)
於是,厚臉皮地請店家幫我們加湯。
結果,店家不僅幫我們加了湯,所有的調味料:油蔥、青蔥、韭菜等,都幫我們重加了一次。
是不是很感心呢?

有機會到北埔的各位,一定要去老巷肚吃一遭,絕對不會後悔的。 ^^y

老巷肚:
竹縣 北埔鄉 北埔街3巷2號
03-5805208


在老街,正對廟(慈天宮)的方向,右手邊的巷弄裡,挺好找的。




最後一站,來到阿布格友的家。原來格友是陳記仙草的媳婦。
陳記仙草,在網路上竟然可以隨便都搜到一堆,當然不能放過。
所以明明肚子撐得要命,還是要點一杯牛奶仙草。
因為是遵照古法,手工製作,所以數量有限,當天下午過去,已經沒有仙草茶了。

很有彈性的仙草,不會軟趴趴的。QQ的口感真是棒!
下次去,一定要帶一盒走!!!
竹縣北埔鄉大林村6鄰11-4號
03-5801005


好悠閒的一天。

我的,台灣,小旅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